水墨失衡对印刷的不利影响

[ 1242 查看 / 0 回复 ]

水墨平衡失调对印刷造成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情况:
1)水小墨小时:水墨供给量都达不到量的要求,这时由于印版的水量不足以形成水膜,版画空白部分没有足够的斥墨能力,不能与油墨抗衡,就容易吸附墨辊上的油墨,导致空白部分上脏;同时由于供墨量也小,图文部分吸墨量不足,这样就会导致印迹发虚、暗淡,图文不结实、缺少光泽。
2)水小墨大时:由于供水量不足,版面空白部分不能形成斥墨的水膜抗拒油墨,墨辊上的油墨就很容易吸附到空白的非图文区,产生粘脏;网点不清晰和网点扩大严重,导致图像失去层次,文字也容易糊版,尤其是反白细小文字;由于水小,对结构不同的图文区缺水程度不一样,也容易造成版面墨色不匀。
3)水大墨小时:版面的水分过大,不仅印版水膜过厚,而且水分会沿着墨辊传布,经过滚筒、墨辊的相互挤压,油墨乳化加速,形成了"水包油(OW)"型乳化状态,从而阻碍了油墨的正常传输。图文区得不到饱和的油墨,甚至不上墨,图文墨色逐渐变浅,印迹不结实,网点实虚、灰暗,失去光泽,图像虚蒙,缺乏层次。另外,由于水量较大,纸张吸湿后会造成变形伸长,影响套印。
4)水大墨大时:由于版面水分过量,水分不断向墨辊传布,油墨乳化过度,油墨的粘度和内聚力降低,油墨传输受阻。尽管墨量大,但多在墨辊表面上堆积,而版面墨量反而减少,导致墨色逐渐变浅,颜色偏淡,色彩陈旧,图像无光泽和层次。这时即使再增加供墨量也不会改善效果,并同时会出现水辊粘脏和版面"浮脏"的现象;由于油墨中水分较大,引起其性能改变,尤其是干燥性能恶化,印迹干燥变得缓慢,容易导致粘脏、蹭脏。
正确的水墨平衡条件是:在保证多原色实地密度达到标准的前提下,以最少的水量来实现水墨平衡。
原文转载自网:
TOP